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九零小说网 www.90xsw.net,彩虹的重力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!

    上午去办公室填了几张表, 回来改了一个小时的作业,彩虹正想去茶房泡杯茶, 冷不妨被师姐杨采文逮了一个正着。

    采文高她五届,博士毕业分到本市另一所大学教书, 目前正在为副教授奋斗。

    因为隔了好几届,交情谈不上厚。不过同为关烨的弟子,逢年过节师生聚会总能打照面,加上一起出席过几次学术会议,一来二去也就熟了。彩虹毕业的时候,因怕留不了校,也去采文所在的大学活动过。采文帮着出过好些主意。承她的情, 彩虹每次见到她都会热情地扑过去打招呼。短短地寒喧几句, 问了近况,采文就发起了牢骚:“压力好大,要发表n多论文。你看你看,我的头发还剩下几根了?”

    彩虹禁不住笑了, 那一把青丝, 真不够一握了。

    采文于是说:“彩虹,今天有个会,我要念篇论文,你来听一下吧,最多半小时。”

    彩虹看了看表,时间允许,便嘻嘻一笑:“师姐招唤, 当然是要捧场。”

    “不是捧场,只怕是厮杀。”采文悄悄地说,“怕人嫌我学术不够活跃,我拿了篇以前的作业去充数,倘若有人踩我,你替我挡着点儿。”

    彩虹讶然:“是关于什么的?”

    “古代小说。”

    “咦,你不是搞现代文学的吗?”

    “我是搞小说的啦,扯扯古代,扯扯现代,搞点纵向研究行不行啊?”

    “行,行,怎么都行。”

    “要不是知道你古文好我也不叫你啦,沈老师说她特喜欢你。”采文满口是蜜。

    “您千万别夸我,再夸我不敢进门了。”

    当下进会议室找了座儿,不巧就看见坐在另一排的季篁,手里拿着个笔记本,看着窗外,若有所思。

    还真来着了,彩虹心里想,禁不住面红心跳。

    会上的论文都很枯燥。有很多是讲诗歌,有不少又是考据。有的题目大得没谱,什么“东南地区诗歌风气之演变”之类,彩虹听得差点打起了呵欠。她以为杨采文的论文会有些意思,哪知也是东扯西拉,powerpoint上搞一大堆图片,看得人眼花缭乱,大有临时凑数之嫌。果不其然,刚一读完就被一位姓孙的学长攻击了:“杨老师,我想指出这篇论文在引据中的两个错误,都发生在书名上:《五杂俎》的俎是人且俎,不是组织的组;还有,是《庚巳编》,不是《庚己编》。”

    ——这就是传说中的硬伤,研究人员最不应当犯的错误。

    杨采文的脸沉了沉,有点紧张。不过在这种时候,再怎么紧张也得站稳立场:“我核对过引证,的确无误。孙老师这么说有什么根据吗?”

    “这是古代文学常识。杨老师若是不信,可以查《辞源》。”

    嘿嘿,彩虹心里讲,孙老兄你有话慢慢说,批评可以,不要带侮辱性字眼嘛。

    见杨采文面有难色,那人更是纠住不放:“就算杨老师没查过《辞源》,没检查书名,也该知道《酉阳杂俎》的俎是怎么写的。”

    杨采文沮丧地咬了咬嘴唇。

    彩虹举手:“我能替杨老师补充一下吗?”

    “当然可以。”

    彩虹道:“《辞源》不可以全信,上面有不少错误。”

    “你是说,” 孙学长冷笑,“我们不能相信权威字典?”

    “绞丝旁的‘组’也是有可能的。组是丝带的意思,可以有各种颜色,所以古时‘华美’亦称‘组美’。《五杂组》可以解释为五种颜色的丝带,也未常不可。”

    “你有证据吗?”

    “你说的是《酉阳杂俎》,可也有《三才杂组》和《刘子杂组》呀。后面两本书,都是组织的组。”

    “胡士莹和孙楷第的书里都写着《五杂俎》,而不是组织的组,难道专家学者也错了?”

    “《明史》里就写《五杂组》,难道《明史》也错了?”

    “可是——” 那人一下子没词儿了。

    “究竟是哪个组字,我觉得要看作者的本意,这要查作者自己写的序才能确定。”彩虹淡笑,“孙老师你以为如何呢?”

    “好吧,暂时放开《五杂俎》不论,”孙老师的脸僵硬了一下,语气有所收敛,“把《庚巳编》说成是《庚己编》不大妥当吧?目前为止我看到的简繁体文献题目都是《庚巳编》。”

    帮人帮到底,送佛送到西。彩虹溜一眼参加会议的老师,除了季篁以外没有重要人物,索性将心一横,坚持到底:“那也不一定呀,孙老师。你知道明代刻工很马虎的,为了省事,很多书里的己、已、巳不分,全都刻成‘巳’字,用小刀在木头上挖个小坑就可以了。不信你看冯梦龙的《情史》刻本,这三个字就不分。所以看上去是《庚巳编》,有可能是指《庚己编》,当时的人根据上下文能懂。到了需要繁简转换的时代就出了问题,全把它当巳字处理了。”

    孙学长表示不敢苟同:“这话说不通。清代的刻本——尤其是官刻本——这三个字已经分清楚了。刚才你提到了《明史》,明史上就写着《庚巳编》,明史总不会错吧?何况别人还写了个续集叫《续巳编》。如果是这样的话,就该叫《续己编》才对。”

    彩虹给他的话噎了一下,心里骂自己,有事没事提《明史》干啥?

    “它有可能就叫《续己编》啊。”彩虹抬扛了,“只不过为了省事刻成了巳字。”

    “其实,”杨采文忽然插口,提出更新的证据,“从《庚己编》的编年情况来看,它写的是庚午年至己卯年之间的事情,叫《庚己编》更合理。”

    孙学长不以为然:“这只是考证者依据书中大事推论出来的年代,作者并没有专门解释,并没有说这本书的起名与成书年限有关。何况,已卯之后再两年就是辛巳年,也可以叫《庚巳编》嘛。”

    “就算是这样,以天干来算,它也应当叫《庚辛编》,怎么会叫《庚巳编》呢?”杨采文说。

    像往常一样,如果没有什么一锤定音的证据,这种争论可以无休无止地继续下去。搞古代文学的人,为一个论点争几百年、写几百本书的大有人在。主持人又开始和稀泥,说休会时间到了,请大家到后厅喝茶。

    这才是彩虹最喜欢的节目。她倒了杯绿茶,拿了块小蛋糕,正东张西望寻找熟人,杨采文越过众人向她奔来:“亲爱的,谢谢你今天你救我!”

    彩虹微笑:“幸好我修了那门‘古籍版本学’,想不到这时派上用场。话说,你究竟用的是哪里的文献呀?”

    采文跺脚:“窘死了,写这篇论文时我在香港访学,用的是台湾文献。我又不是考据专家,哪知道书名和大陆版本不一样?”

    “谁知道呢,有空咱们好好地研究一下,看看究竟是哪个字。” 彩虹小声说,“今天算是把那个人糊弄下去了,孤证不立,咱们说的也不一定对啊。”

    说罢目光一转,见季篁站在不远处和一位男老师交谈。他的眼光飘过来,在她脸上微微地一定。他还是不笑,不过目光中带着一丝暖意。

    彩虹向他点头致意。

    “那个季篁,你认识啊。”杨采文说。

    彩虹愣了愣:“他和我一个系,当然认识啦。”

    “他可是s院的牛人哟,有名的面瘫男,学问牛,导师牛,脾气更牛。当年校长的女儿上杆子地追他,他连个笑脸都不给。若不是得罪了校长他肯定提前留校了,才不会... 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